答疑分享|两千多年前的心理学是什么样?

2017-07-31 10:39:15462

本次答疑导师为1879计划“传统文化视角下的心理学”授课导师钟年(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心理系教授)。不同的专家,各自鲜明的观点,带给我们不同的启发。

1.何锋镝问:老师,您怎么看待有一种说法——佛教是两千多年前的心理学?佛学与今天的心理学有着什么样的联系和区别呢?助人助己的路上如何将二者结合,更好地发挥两者的作用?

钟年老师答:佛学是不是2000年前的心理学?这句话梁启超先生说过。他认为,佛学就是古代的心理学。当然,佛学和今天的心理学有些不同。最大的不同就是当今的心理学是用科学的方法来对人们的心理和行为进行研究。这一科学的方法特别强调实证,例如做实验、做调查、做测量,等等。而古时候的佛学,更多的则是个人的体悟、修炼和经验,也包括一些人们思辨的结果。

我想,从研究的对象和内容来说,佛学和心理学确实有很大的共同性。二者都关注自我,都关注人们心理的世界,或者叫心灵的世界。梁启超先生也应该是在这样的意义上谈“佛学就是中国的心理学”。

二者比较大的差异是在方法上,就是我们前面说到的心理学更多的强调科学的方法,在人类文化遗产当中应该属于科学的部分。以前我们提过,人类的遗产也许有艺术,也许有宗教,也许有最近几百年出现的科学,心理学应当是这其中的科学的产物。

我想可以站在当今中国心理学的立场去讨论今天的这个问题。

我们接受了太多西方心理学的影响,最近一百年来,几乎都是西方心理学在统治中国心理学的领域。但实际上,在中国传统文化、传统资源当中,还有很多心理学的资源没有能够得到很好的利用,例如儒道释里就有很多心理学的资源值得去重新挖掘。

台湾的本土心理学已经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例如把一些中国传统概念、传统理论用今天科学的方法重新加以研究。我想文化心理学能够做的,就是对我们当今文化的反思以及重新建构。

不得不承认,在文化中我们有很多的缺失,包括在文化建构中我们也有很多失误的地方。传统思想、传统文化中的很多东西可以在今天重新发扬光大,这些东西的推行需要许多科学的方法,我相信,心理学正好在这里可以发挥它的作用。

总结一句话就是,传统文化可以给我们一些理念,包括方向,而心理学作为现代科学,可以给予方法和技术上的保证,两者相得益彰,更好的推广和建设我们现在需要的文化

2.何锋镝问:钟老师,您怎么看待当下社会里社交约炮软件的流行,以及对待“性”的随意性,这种对性享乐的沉溺,会给当下的社会和个人带来怎样的影响? 

钟年老师答:这个提问有些倾向性。我们对于一些事情总会有一个基本判断,包括说它对人有没有影响,影响好不好。我觉得影响肯定会有,并且也值得我们认真谨慎地对待。我不熟悉这些社交软件,所以对于具体的问题无法做出说明和回答,但是我想谈以下几点:

第一点,流行的东西不一定就是好的东西。我们很多时候会受到流行的影响,流行本身对我们也是一个巨大的压力,好像不卷入流行,自己会有些问题。但我觉得作为一门科学,包括心理学,还是应该有一些批判精神,有一些对社会的反思,甚至要有一些东西来警醒世人。科学,应该有一个它的基本立场。

再一点,就是我们对于道德伦理和规范的基本看法。例如,社会发展需不需要这种基本的文化建设,如果说需要,或者说它是大家的共识,那我们就应当维持这样一些东西。当然,它的具体标准和具体内容仍要与时俱进。同样地,我们也应该站在科学的立场上去做讨论。

得承认,这些年实际上有一些道德的滑坡、伦理的松散,成为在文化建设当中的一个短板。当今科学与技术的文化可以说相当发达,社会创造与生产方面有很多成果,但另一方面,在所谓的精神文化上,我们好像有很多缺失,这是值得警惕的。一个民族一定得有一个完善的文化,而且这个文化包括各个部分,各个部分共荣共存。

刚才讲了学科怎么做,也讲了社会和文化怎么做。

第三点就来谈谈自己怎么做。沉迷于享乐实际上是对自我的放松或放纵。这是一对矛盾,人永远生活在我们是要追求享乐,还是要进一步奋斗的这样一些基本矛盾当中。能够处理好,就是我们所谓的度,或者说所谓的中庸。对于自我,每个人都得思考类似的问题,我们到底要去追求一个什么样的自我?或者我们到底要去追求一个什么样的结果?

当今社会很难做的一件事情,就是坚持自我和把握自我。社会和流行的力量很大,在这样一些巨大的力量面前,认清自己的方向和把握自我是一件需要长期修炼的事情。

答疑专家|钟年

文字整理|张萌

内容编辑|冯羽林